内存“三国杀”要变“四国演义”?长鑫这打法富源优配,是不是复刻了当年的韩国剧本?
最近我琢磨着,内存(DRAM)这块儿,好像就有点这意思了。
以前吧,这地盘基本就是那三家说了算——三星、海力士、美光,铁打的营盘似的。其他人想往里挤,难。 但现在,风向好像有点变了。 咱们长鑫(CXMT),最近动静不小,又是扩产又是上新技术的。 这感觉,就像是平静的湖面,突然有人扔了块大石头进来,水花已经起来了。
老玩家们舒舒服服躺着赚钱的日子,怕是要遇到挑战了。 新来的要是玩命扩产能、拼价格,那接下来会不会搞得大家都没好日子过,甚至来一轮“供应过剩”? 这都是后话,但苗头已经出来了。
不光是量上来了,技术也没闲着。 人家那个 DDR5 据说也开始量产了。 当然,良品率多少,外面说法不一,有人说挺高,有人说还差点意思。 但这事儿吧,关键不在于它现在具体良率是多少,而在于“有”跟“没有”,那是两码事。 从无到有,本身就意味着那个技术上的鸿沟,正在被一点点填上。就算现在还有差距,比如落后个几年,但这个追赶的加速度,才是真正让人不能忽视的。
展开剩余53%更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打法,或者说策略。 看到一些分析没?说长鑫现在可能没在最尖端那个点上跟巨头们死磕,而是先把量冲起来富源优配,在中低端或者说主流市场,用规模和价格去搅动市场。 这剧本,是不是有点眼熟?
你想想当年,韩国人是怎么把日本人从存储芯片的王座上挤下去的? 好像也是类似的路径吧? 先从相对没那么顶尖、但市场需求巨大的地方入手,靠着成本优势和巨大的产能,一点点蚕食市场份额,站稳脚跟,然后慢慢往上爬。 这招,当年日本人没防住,现在轮到韩国人自己,能不能防住这个“轮回”呢?
有人把这叫做“滚雪球效应”。 一开始可能不起眼,就占那么点儿市场份额。但只要路子对,持续投入,这雪球就能越滚越大,形成一股谁也无法忽视的力量。 你看数据,长鑫的市场份额,从几乎为零到现在的 5%,预测到明年底可能翻倍。 这速度,放在一个被几家巨头高度垄断的市场里,绝对不算慢了。
那几家老牌巨头,尤其是韩国那两家,日子估计要没那么舒服了。 有分析师警告说,他们得面对一个新现实:中低端的 DRAM 市场,正在被中国的替代品快速填充。 这不是单纯技术领先多少的问题,是人家可能要用“量”来淹没你。 当规模上来了,成本下来了,价格战一打,你技术再领先一点,消费者买不买账,那就不一定了。这对高度依赖存储芯片出口的韩国来说,压力可想而知。
当然了,人家也没只盯着眼前这点儿“存量”生意。 听说像 HBM 那种更高端的玩意儿,也在下力气搞。 这棋盘上的子儿,是越落越多了。
这“三国杀”的牌桌,是不是真要加把椅子,变成“四国演义”了? 后面这戏怎么唱富源优配,是龙争虎斗,还是有新的合纵连横? 还真不好说。但这水啊,反正是越来越浑了。你说呢?
发布于:安徽省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